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黑椒牛仔骨……在预制菜的帮助下,烹饪新手也可以轻松将各种“硬菜”端上餐桌。该行业现状究竟如何?消费者遇到了哪些问题?2月1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
预制菜火爆来袭
2025年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
预制菜,是指对食品原材料预先进行半加工或全加工,然后采取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加热,或通过预制菜包装里的料包组合进行简单的烹饪,短时间内就能做出的菜品。
起初预制菜主要供应餐饮经营者,疫情以后“宅经济”拉动预制菜从供应餐厅向供应家庭及个人消费者拓展。根据Statista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174.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8.9公斤。根据NCBD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共采集有效问卷13069份。从调查结果来看,超八成(81.97%)的消费者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仅有18.03%的消费者表示未购买过预制菜。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接近六成的消费者表示在年夜饭的准备上选择了预制菜,其中25.01%的消费者完全选购预制菜准备年夜饭,31.47%的消费者选择部分购买预制菜品,部分仍由自己准备。
从消费群体来看,预制菜主要抓住年轻群体,近八成(76.38%)的消费者在40岁以下。其中25-30岁的消费者占比最多,为40.41%,30-40岁的消费者占比为35.97%。
品质并不过关
超六成消费者表示口味一般
实际上,预制菜火爆伴随着许多问题。调查显示,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现象。
消费者对预制菜品的味道满意度也较低。当被问及菜品口味是否达到预期时,仅有34.36%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的口味超过预期非常美味,有超过六成(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甚至有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不仅如此,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都遇到标示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其中27.5%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23.6%消费者则表示自己购置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分量。
年夜饭预制菜很多商家推出了套餐组合,但是消费者对于市面上的预制菜,最强烈的反应还是觉得套餐内容过于单一,可以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对此,消费者最强烈的需求是希望可以丰富套餐种类,还有消费者希望预制菜可以不用套餐形式,多推出一些招牌菜单品。
在问及提货和物流遇到的问题时,超八成的消费者表示在提货过程中遇到问题。其中,商家交付快递慢或者物流配送较慢是消费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占比52.9%。16.4%消费者表示,线下提货预制菜时快递或者外卖运输过程中未按照冷链运输。还有18.9%消费者在预约成功后,现场自提预制菜却被告知没有货品。
把好舌尖上的“安全关”
多方共治加强监督与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商家可以制定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尤其要针对预制菜“两次烹饪”的特点,明确食材全流程可回溯等要点。相关商家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菜品的营养价值。同时,商家也要把好“检测关”,可以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明厨亮灶”。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详情标识不规范问题,商家应明码标价,在醒目位置清晰、明确标识套餐内菜品内容、所用食材、菜品分量、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储存方式、后续加工方式以及用餐人数等重要信息。此外,商家也可以进一步向消费者说明冷冻运输可能带来的产品重量差异和口味差异。
提货及配送交付是预制菜行业的难题,为了避免出现提货失败、延迟送达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破损等问题,一方面商家应当按照菜品的储存要求,全程冷链运输,注意商品包装,避免因为运输过程中达不到相关温度或者包装破损造成胀气、漏袋等情况,影响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提示消费者最佳运输距离,品尝时限,避免因为长途运输造成产品风味丧失。另外,商家还可以探索预制菜的配送模式,寻找更合适的渠道触达方式,如生鲜超市、便利店、社区团购等,为消费者提供诸如外卖、今日达、一小时达等服务,让消费者获取预制菜更加方便。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预制菜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平台、商家等多层次多方面加强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公开通报,及时发布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销售情况;建立风险评估等级,加强设备监管等办法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管。平台也应通过建立评价机制,跟踪用户投诉,重视市场反馈等方面加强对平台商家的管理,保障平台消费者合法权益。(尹丹丹徐悦)
热门